當前位置:髮型館>頭髮顧問>白髮>

外用治療白髮中藥用藥特點分析

白髮 閲讀(2.82W)

肖琴芳,樑培幹,莫琴仙,盧瑤瑤,曾峯,鍾慧,指導:楊柳(南方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廣東廣州510515)摘要:目的探索治療白髮外用方劑的用藥特點與規律。方法查閲文獻,對其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結果治療白髮外用中藥以補虛、清熱藥為主,其中,補虛藥應用頻次高的前10味是當歸、胡桃仁、旱蓮草、何首烏、熟地黃、桑椹、豬脂、熊脂、白朮、甘草,清熱藥應用頻次高的前l0味藥是大青鹽、生地黃、蓮子草、豬膽、茶葉、地骨皮、馬齒莧、柿子皮、土馬鬃、瓦松。結論治療白髮外用中藥以辨證選用補虛、清熱藥製成膏或外用散劑應用為主。關鍵詞:白髮:中藥;外用療法;用藥特點中圖分類號:R289.5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007—4813(2010)03—0447—03

外用治療白髮中藥用藥特點分析

白髮指頭髮全部或部分變白,可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兩種。先天性白髮往往有家族史由遺傳因素所致;後天性白髮有老年性白髮和青少年、中年人所患的早午l生白髮兩種。筆者通過搜索相關文獻,對祖國醫學中關於治療白髮外用方劑的藥物進行了收集整理和統計,以期為治療白髮的臨牀用藥及研究提供參考。現就所採擷到的312首外用有效方劑進行系統整理和統計,分析如下。1 材料與方法1.1 材料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近15年的文獻,並查閲了近百種古今相關書籍。主要雜誌:《中醫藥學報》、《陝西中醫》等;教材:《中藥學》;著作:《中醫皮膚美容方劑大全》、《聖濟總錄》等。1.2 藥物分析方法以《中藥學》教材¨j、《中國藥典》2OO5年版一部、《中華本草》中的藥物藥名、性味、歸經、功效為依據進行統計分析,若《中藥學》教材已收錄該藥,則以教材為標準,若《中藥學》教材中沒有收錄該藥,則以《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為標準,若《中國藥典>)2oo5年版一部中也未收錄該藥,則以《中華本草》為標準,統一藥名,並輸入藥物功效及性味歸經。2 結果2.1 用藥概況筆者對所採擷的308首有效治療白髮的外用方劑中的中藥參照《中藥學》教材進行了功效分類,將281味中藥分為補虛、清熱、活血化瘀、解表、利水滲濕、止血、祛風濕、温裏、化痰止咳平喘、收澀等20類,表1中列出的是位於前6位的藥物。結果表明:補虛、清熱、祛風濕、化痰止咳平喘、收澀、解表等6類藥物共計164味,佔總味數的58.37%,其頻次和為806次,佔總頻次的61.53% ,可見臨牀上外用治療白髮的中藥以這6類藥物為主,見表1。表1 按功效分類位於前6位的中藥注:N:味數;EN:總味數;F:出現頻次;EF:總頻次。同時統計發現,在劑型上,外用散劑、膏劑最多見,308首方劑中,外用散劑見85首、膏劑見65首,分別佔總方劑中的27.60% 、21.10%。具體用法是將外淨頭髮或者用布或荷葉或油紙裹一晚,次晨洗淨。藥物直接與頭髮接觸。範廣倫l2j研究發現藥物分子能直接作用於頭皮的真皮層,改善頭皮新陳代謝,補充頭髮所需的營養,從而達到生髮、黑髮的效果。這對於臨牀如何更好地運用中藥外用治療白髮,如何提高療效有所提示。總結表1及前文分析可以看出治療白髮的中藥外用主要以扶正補虛(其中以補益肝腎為主,佔20%)、清熱、祛風除濕為原則。有文獻報道活血祛風及滋補肝腎中藥有激活酪氨酸酶活性作用_3],而酪氨酸酶是黑色素生成的關鍵酶,黑頭髮是由黑色素決定

的[ 。2.2 用藥規律分析2.2.1 補虛藥及清熱藥的分類統計為進一步研究補虛藥及清熱藥在外用藥物治療白髮過程中的具體運用情況,筆者對這兩種功效藥物參照《中藥學》教材進行了進一步的分類統計。2.2.2 補虛藥分類統計見表2,表3。用散劑水調塗於發或膏劑直接塗於發上,待藥幹後洗 2.2.3 清熱藥分類統計見表4,表5。表2 補益藥的分類表3 應用頻次前10味補虛藥的頻次、頻率及歸類藥名 頻次 頻率/% 歸類 藥名 頻次 頻率/% 歸類當歸 2 J I1.60 補m藥 桑椹 8 4.42 補陰藥胡桃仁 17 9.39 補陽藥 豬脂 7 3-87 補陰藥旱蓮草 16 8.84 補陰藥 熊脂 5 2.76 補陰藥何首烏 15 8.29 補I血藥 白朮 5 2.76 補氣藥熟地黃 l4 7.73 補血藥 甘草 5 2.76 補氣藥表4 清熱藥的分類表5 應用頻次前10味清熱藥的頻次、頻率及歸類藥名 頻次 頻率/% 歸類 藥名 頻次 頻率/% 歸類大青鹽 43 30.28 清熱涼 地骨皮 5 3.52 清虛熱生地黃 2O l4.0g 清熱涼血 馬齒莧 3 2.1l 清熱解毒蓮子草 10 7.o4 清熱涼血 柿子皮 3 2.1l 清熱解毒豬膽 7 4.93 清熱瀉火 土馬鬃 3 2.11 清熱涼血茶葉 5 3.52 清熱解毒 瓦松 3 2.11 清熱涼血

2.3 藥物的性味歸經特點[ ]2.3.1 藥物的歸經特點見表6。2.3.2 藥物的四氣五味歸類特點見表7。· · _ _ — — 448 ’___——2.4 外用方中應用頻次最高的3O味中藥數據統計見表8。3 討論結合表1~表5可以看出,本文281味中藥中以補虛藥類、清熱藥類及祛風濕藥類為多,其中補虛藥中應用頻次高的前10味藥為當歸、胡桃仁、旱蓮草、何首烏、熟地黃、桑椹、豬脂、熊脂、白朮、甘草,以補陰補血藥為主;清熱藥中應用頻次高的前10味藥為大青鹽、生地黃、蓮子草、豬膽、茶葉、地骨皮、馬齒莧、柿子皮、土馬鬃、瓦松,以涼血藥為多,這從一定側面反映了陰血虧虛,血熱偏盛及風濕在表可能為白髮的主要病因病機。雖然28l味藥物涉及的四氣五味及歸經範圍較廣,然而統計分析發現,藥物氣味多以甘寒為主,輔以苦温。甘寒有滋陰清熱、益陰涼血的作用;苦以瀉熱、燥濕、堅陰,温則祛風、散寒、温通經絡。歸經則以肝肺為主,而與脾胃腎相關。反映治療白髮外用中藥多以補益肝腎為主,輔以祛邪,標本兼顧,體現了中醫治病的整體觀念。中醫認為,白髮多歸 於血熱偏盛:年輕人素體陽氣偏勝,火熱之邪易耗陰血,致血虛燥熱,毛髮失養而致頭髮早白;或因肝腎陰虛,精血不足,或氣血虧虛,毛髮失其所養而變臼;或肉情志煩勞:精神緊張、憂愁焦慮過度傷心脾,或情志抑鬱,肝氣不舒,木鬱乘脾,致脾失健運,氣血運化無源,或氣滯血瘀,發失所榮而令發早白|6 ,故古今中醫治療白髮多喜用具補益

陰血、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等功效的藥物。根據中藥藥性的歸經理論,藥物對於人體某些臟腑、經絡有着特殊的作用。白髮主要涉及肝、腎、脾三髒,故歷代醫家多選用人肝、腎、脾等經的藥物治療白髮。筆者在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和系統統計後發現,祛風濕藥在白髮外治中的運用也相當廣泛,僅次於補虛藥和清熱藥,而在歸經方面,歸肺經的外用中藥僅次於歸肝經的外用中藥,故筆者認為白髮的成因還應重視風邪的作用,風濕之邪侵襲肺衞導致營衞失和,肺之宣發肅降功能失調,使脾運化之氣血無法到達頭部營養毛髮而致毛髮早白,此為白髮發病外因之一。本研究提示,在治療白髮時除了補益肝腎、清熱涼血外,還應注意驅除風濕和注重疾病的內外因,針對疾病的具體病因進行有針對性的綜合治療。參考文獻:[1]黃兆勝.中藥學[M].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2002:8.[2]範廣倫.脱髮門發的預防與治療[J].安徽科技,2007(9):55,56.[3]胡捷,孫越,周萍英.口服中藥聯合自體表皮移植治療白癜風療效觀察[J].中圈皮膚性病學雜誌,2001,15(1):18.f4]蔣磊.頭髮的顏色與黑色素[J]. 物學通報,1993,28(7):2(】.[5]國家中醫藥管理局《L11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98.[6]付慶霞.白髮病因與發病機理研究現狀[J].光明中醫,2009,24(2):375—377.